我省首届戒烟竞赛颁奖活动举行仨月没吸烟 52人获奖励
本报济南11月6日讯 6日上午,在我省首届戒烟竞赛颁奖仪式上,52位戒烟成功者喜获奖励。据介绍,此次竞赛是我省在连续两届参加中国国际戒烟竞赛的基础上,于今年第20个世界无烟日启动,按照国际戒烟竞赛的组织程序和方法进行的。
据了解,全省17市共有11132人通过网络、信函、现场登记等方式,报名参加这次戒烟竞赛活动。按照竞赛规则,每位参赛者报名时必须指定一名证明人,经证明人证实参赛者在三个月内无吸烟行为可认定为戒烟成功。组委会从参赛者中分别抽出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纪念奖候选人,在经过电话及委托当地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后,确定了获奖名单,其中一等奖2名,二等奖10名,三等奖和纪念奖各20名。一年后,省卫生厅还将对参赛者进行抽样随访调查,跟踪了解他们戒烟的情况。参加戒烟竞赛,为戒烟者提供支持是提高戒烟率的有效措施。我省今后每年都将在世界无烟日前后组织戒烟竞赛,明年还将组织参加2008年国际戒烟竞赛中国赛区的活动。(戴伟 摄)
三个吸烟与被动吸烟监测点监测情况通报烟民戒烟四成多半途而废
本报济南11月6日讯 6日上午,记者在全省控烟工作情况通报会上获悉,我省今年5月确定了济南、聊城和平阴分别代表省会城市、设区的城市和县城作为公共场所吸烟与被动吸烟监测点,开展了公共场所吸烟与被动吸烟调查,现已对调查结果完成了统计与分析。
据了解,三个监测点同时在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,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公共场所禁烟政策调查、公共场所吸烟状况调查、成人吸烟与被动吸烟调查、学生被动吸烟调查。共调查政府部门、医院、车站、商场等43个公共场所,进行拦截式问卷调查2256人,录入有效问卷1969份。
在被调查的公共场所中,有84.6%是禁止吸烟的场所,15.4%划分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,且一半的吸烟区是不封闭的,烟雾可以飘到非吸烟区。在部分禁止吸烟的场所,在观察期间均发现存在烟头和吸烟者,但未见有人劝阻。问卷调查发现,29.4%的人吸第一支烟的年龄在7岁以下(包括7岁),33.85%的学生在家里被动吸烟,38.2%的学生在家里以外的地方被动吸烟,86.8%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被动吸烟,有37.2%的被调查者每天都被动吸烟,在吸烟者中,42.7%的人戒过烟,但未成功。
据介绍,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全省控烟工作网络,使人们在公共场所、公共交通工具和市内工作场所避免接触烟草烟雾,优先在教育机构、卫生机构和向儿童提供服务的场所采取控烟措施;逐步开展医务人员戒烟指导培训,建立戒烟门诊、戒烟指导中心,指导科学戒烟,为戒烟者提供支持;扩大实施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监测及提高控烟能力试点项目,总结试点经验,并逐步在全省推开。
戒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陈国华—— 比着戒烟劲头足
对于具有20多年烟龄的陈国华来说,11月6日是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,因为作为戒烟成功者的代表,他参加了全省首届戒烟竞赛颁奖会,并获得了一等奖,成为全省获此奖项的两人之一。
来自泰安疾控中心的陈国华,马上就满48岁了,烟龄20多年。“我也知道吸烟的害处,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不利,在单位吸烟,也让那些不吸烟的同事受连累。每年光吸烟就要花掉自己一个月的工资,这不是个小数目。”陈国华对记者说。陈国华说,以前戒烟,没坚持下来,因为身边有几个同事是“烟友”,经不住他们的“诱惑”就又吸了起来。陈国华所在单位也是这次全省戒烟竞赛的参与单位之一,为响应竞赛活动,他和几名“烟友”都报了名,并且相互监督,共同约定谁吸烟一次就“罚款”50元作为聚会的费用,陈国华笑着说。“这次戒烟能坚持下来,不仅因为我的决心,更因为有戒烟竞赛这个大好机会,特别是和身边的同事一起竞赛戒烟,为我戒烟提供了环境,让自己戒烟劲头更足了。”陈国华这样总结自己成功戒烟的经验。